詳細介紹
1 泵的用途
BW-250型泥漿泵為臥式三缸往復單作用活塞泵(見附圖2),是地質勘探的主要配套設備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巖心鉆探過程中向鉆孔內供給沖洗液(泥漿或清水),使之在鉆孔中循環,以達到攜帶巖屑返回地面,冷卻與潤滑鉆頭及鉆具、保護孔壁防止垮塌,也可作為地基處理工程中的水泥漿灌注泵,輸送水泥漿的水灰比可達1:1,具有外形尺寸小、結構緊湊、易于安裝拆卸、便于搬運等特點。
該泵可作1000米大孔徑鉆機配套設備,具有四檔排量,所用沖洗液不應含有對金屬及橡膠件起腐蝕作用的化學雜質。使用泥漿時的推薦比重為1.03-1.10,粘度為18-25秒,含砂量不大于4%,PH值7-8。泥漿中不得有泥團、雜草、樹葉等堵塞濾水器的雜物。吸水管長度不要超過5-6米。
2 主要技術參數(見表1)
(表 1)
規格型號 |
BW-250 |
|||
型式 |
臥式三缸往復單作用活塞泵 |
|||
沖程(mm) |
100 |
|||
缸徑(mm) |
80 |
|||
檔位 |
4 |
3 |
2 |
1 |
沖次(mm) |
200 |
116 |
72 |
42 |
流量(L/min) |
250 |
145 |
90 |
52 |
壓力(MPa) |
2.5 |
4.5 |
6.0 |
6.0 |
容積率(%) |
90 |
|||
總效率(%) |
75 |
|||
所需功率(KW) |
15 |
|||
皮帶輪節徑(mm) |
(B型×5槽)410 |
|||
輸入速度(r/min) |
500 |
|||
最大吸水高度(m) |
2.5 |
|||
最大進水管直徑(mm) |
76 |
|||
排水管直徑(mm) |
32 |
|||
體積(長×寬×高)(mm) |
1700×995×950 |
|||
重量(Kg) |
750/600(不含空氣室、電動機) |
3 泵的結構
BW-250型泥漿泵主要由泵頭、泵體、機架、防護罩、離合器、濾水器、空氣室及壓力表等部分組成(見附圖2)。泵體、泵頭、機架等部件均用螺栓聯接,便于運輸、搬遷困難時的分解。
3.1 泵頭(見附圖1)
泵頭主要由缸套、缸頂套、缸蓋、活塞、拉桿、鋼球、閥座、閥蓋等部分組成,為下進上出型,通過拉桿帶動活塞進行往復運動,來控制鋼球與閥座的開合進行吸排漿作業,三缸有共同的吸水室和排水室。吸水室一側腰形法蘭安裝進水管接頭,以此聯接吸水軟管(3寸耐壓膠管)和濾水器,另一端用進水管端蓋堵死。排水室一側腰形法蘭安裝空氣室,另一側安裝32閥門(便于清洗、卸荷),進水管接頭及空氣室可根據現場布置調換180度在泵的左側或右側?;钊惭b在活塞座上,拆卸方便,當活塞磨損后,可通過調節M30×l. 5扁螺母來推動活塞壓片壓縮活塞,使其脹大后可繼續工作,拉桿一端與十字頭聯接另一端與活塞座相連,并設有油杯,便于其潤滑,泵頭的密封組件詳見(附圖1)明細表所示。
3.2 泵體(見附圖3、4)
泵體為一密封的變速箱體,主要由輸入軸、中間軸、變速軸、齒輪等組成的變速機構;曲柄連桿機構,及由變速手柄、拔桿、扇齒輪、離合器頂桿等組成的掛檔、離合操縱機構三部分組成。
輸入軸為空心軸,輸入端裝有聯軸器,與帶輪離合器聯接。中間軸為空心花鍵軸,與輸入軸在同一軸線上,軸端安裝著離合器的手柄外殼,當手柄向上轉動時會帶動偏心軸轉動,從而壓擠長頂桿、短頂桿及推盤,壓縮離合器彈簧,使離合器分離。變速軸為花鍵軸,軸上裝有兩個雙聯滑移齒輪,由變速手柄控制滑移齒輪的位置實現四級變速,具體檔位以上蓋板標牌所示。
曲軸有三個互成120°角的拐位,連桿大端的復合軸瓦包裹著曲軸頸,小端與十字頭相聯接,小頭孔內裝有銅套,通過十字頭銷與十字頭浮動連接,十字頭用螺紋(40°錐度定位)與泵頭的拉桿相連,從而將曲軸連桿的旋轉運動變為拉桿的直線住復運動。
使用前泵體內應加注潤滑油,油面以達到油標尺位置為宜(約15L),泵體下部有油塞,做放油使用,其內的軸承及運動部件均靠曲軸齒輪及連桿旋轉運動所造成的油霧來飛濺潤滑。曲軸中心與十字頭中心線相差15mm,俗稱偏置機構,這樣可以減少十字頭對滑套臂的側推力,但曲軸的旋轉方向不要隨意的改變,否則推力反而增大。因此要特別注意皮帶輪的旋轉方向,必須按防護罩上標定的方向旋轉。這樣也有利于連桿蓋上的導油孔挖油,,以便更好的潤滑復合軸瓦及曲軸頸。導油孔位于連桿大頭側靠近軸瓦的兩個φ10斜孔。離合器手柄外殼內的偏心軸、凸輪應定期添加潤滑脂。
3.3 機架
機架由槽鋼焊接而成,并焊有圓管,供運輸時系鋼絲繩,方便起吊,上下兩平面均有φ18螺栓安裝孔,將泵頭、泵體與機架緊密聯接在一起,也便于施工時將泥漿泵固定在地基上。
地腳安裝孔位見(附圖2)所示。
3.4 離合器(見附圖5)
離合器與大皮帶輪裝配在一起,為彈簧壓緊式,當泥漿泵運轉時摩擦片與壓盤被12個彈簧壓緊,由齒盤帶動帶軸聯軸器將回轉力傳到輸入軸上。反之短頂桿受力頂起推盤,通過杠桿壓縮彈簧將盤抬起,摩擦片總成脫開,皮帶輪即空轉。通過調整杠桿上的調整螺釘和薄螺母可使三個杠桿同步接觸推盤。摩擦離合器裝置用防護罩蓋著,能防止泥漿進入。離合器的離合是由安裝在泵體上的離合手柄來控制的,手柄向上抬起離合器脫開,向下為結合。皮帶輪與推盤上各裝有油杯,須定期加油潤滑。
警示:離合器杠桿與離合器推盤接觸點受力應均勻,調整3個離合器杠桿鎖緊螺母的松緊程度可控制其間隙,此間隙不易過大,但也不能壓的太緊,自由狀態推盤能靈活轉動為易?。?!
3.5 濾水器
濾水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大顆砂粒和其它雜物進入泵內,引起進排水閥門和活塞缸套密封出現故障及加速其磨損。最好在濾水器外另加一個篩網裝置,以防泥團、雜草、樹葉等堵塞濾水器。濾水器上端聯接進水軟管,下端過濾罩起過濾作用。兩者之間有閥座和活閥裝置,當泵工作時活閥在 活塞運動時產生的真空吸力下自動打開,使漿液吸入進水管,當泵停止工作時,活閥在進水管漿液重力作用下自動關閉,減少下次工作時進水管的空吸。
3.6 空氣室及壓力表
空氣室為常壓式,它的功用是有效地減少泵壓的波動。在空氣室的上方裝有M20×l.5螺紋接頭,用于安裝耐震壓力表,型號為KBY-lA,壓力范圍為0-l6MPa,當排出管路上有阻力時,泵壓表會準確顯示管路系統的壓力,便于操作工對泵的監控,也可安裝帶有電控裝置的電接點壓力表,高壓自動斷電裝置,安全有效地保護設備的正常運行??諝馐遗c出漿口聯通,螺紋規格為M45×2。
警示:壓力表與空氣室聯接時,螺紋接頭應纏繞生膠帶,防止其漏氣,否則空氣室會被漿液充滿,壓力表進漿而損壞?。?!
4 泵的使用與維護
泥漿泵的使用壽命與泵的結構和材質有關,與泵的使用條件、操作及維護保養也有很大關系,初次使用本泵者須先詳細閱讀本說明書,并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及維護。
4.1 泥漿泵的安裝
泥漿泵須安裝在混凝土或堅固的本質基礎上,并用地腳螺栓固定,在安裝時須先用測線檢查動力機和泥漿泵皮帶輪的平行度及傳動皮帶位置,以使它們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再將地腳螺栓緊固。
4.2 開動前的準備工作
泥漿泵在首次使用及長期擱置或重新安裝后,在開始之前一定要進行下列準備工作。
4.2.1 檢查及沖洗進水軟管及濾水器活閥,進水孔不得被臟物堵塞,活閥應開閉自如,軟管接頭處 應用喉箍卡緊,保證密封不漏氣;
4.2.2 檢查各部件及零件緊固情況,特別是活塞上的螺母,冠形螺母及十字頭與拉桿聯接處;
4.2.3 檢查進排水閥及閥座的密封情況是否良好;
4.2.4 檢查連桿軸瓦、十字頭銷軸及十字頭與滑套的配合間隙;
4.2.5 檢查軸承及泵體內是否加注潤滑油且達到相關規定要求,所有油杯位置均應加油一次;
警示:使用前泵體內應加注潤滑油,冬季32號,夏季46號,油面以達到油標尺位置為宜(油量約18L)!!!
4.2.6 檢查壓力表是否完好,表盤及指針有無異常,示值是否準確;
4.2.7 檢查離合器及變檔操縱機構是否靈活可靠;
4.2.8 打開泵頭任意缸的進水閥,向進水管內灌引清水,且要灌滿;
4.2.9 用手轉動皮帶輪數次,以便觀察轉動是否靈活,內部是否有其它雜物;
4.2.10 檢查三角皮帶的松緊程度,并調整適當;
4.2.11 檢查各部分密封件的密封情況,如發現滲漏,應立即更換同型號的密封件,確保不泄漏;
警示:如發現漏油、漏漿情況要立即修理或更換密封件,以免造成更大的不必要的損失?。?!。
4.2.12 檢查吸水高度不得超過2.5米。吸水管長度不超過5米;
4.2.13 檢查各部分電路是否連接正確無誤,有無松動、漏接、錯接等現象,所布線路是否附合安全用電相關規程;
4.3 泥漿泵的啟動
4.3.1 將離合器手柄向上推,使皮帶輪處于空轉位置;
4.3.2 點動電動機, 檢查電動機的旋轉方向是否正確,(即面對離合手柄為逆時針方向旋轉),應當確保皮帶輪按照防護罩所指示的箭頭方向轉動;
警示:電機運轉方向必須與帶輪防護罩箭頭所示方向一致,否則會增大曲軸側推力,影響設備使用壽命,并使泵體內齒輪油液飛濺不均,部分齒面或曲軸缺油,造成機件干磨而損壞。?。?!
4.3.3 打開排水閥門,慢慢的放下離合器手柄,接通動力,平穩、無壓力地啟動泥漿泵;
4.3.4 根據排水閥出漿量檢查泥漿泵的工作是否異常,正常即可關閉卸壓閥門,由排水管輸出介質。
4.4 泵的維護與保養
泥漿泵的正常工作對鉆進效率及注漿作業起著重大作用。能提升鉆進速度和減少注漿時間,使孔壁倒塌和卡鉆事故減少至最低程度,應對泥漿泵的保養給予足購的重視。
泵頭部件的過早損壞是因為使用含有大量砂粒的沖洗液造成的,它會加速缸套、活塞及球閥的磨損,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使排送的沖洗液不含砂?;蚩刂圃跇O小范圍內,對返回的沖洗液要進行攔隔過濾,設置除砂專用機械。同時注意泵的潤滑情況,若潤滑油內含有雜質,也是引起泥漿泵故障的原因。為了保證泵的正常運轉,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4.4.1 注意檢查各運動部件的潤滑情況,泵體內及時加油、換油,換油時應選用規定牌號、純潔無雜質的全新潤滑油;
4.4.2 泥漿泵正常工作壓力不得超過額定壓力80 %。 在最高壓力工作的連續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 要密切注意壓力表的示值變動,一但超壓應立即停泵,泄壓并排除堵塞,卸壓方法為:在注漿口處設置閥門和活接,當漿液注滿后關閉閥門,然后慢漫地擰松活接,緩緩排出管內余氣和漿液。
警示:嚴禁高壓憋泵,每班使用完必須徹底清洗泵頭、氣室(清洗方法詳見4.5.2)、并派專人操作設備,注漿作業中注意壓力表變化,如果壓力表指針迅速升高,應立即停泵、排壓、卸荷,否則會造成曲軸、連桿、泵頭、齒輪等機件的損壞,延誤工期,禁止打開清洗閥卸壓,瞬間高壓會造成閥門損壞?。?!
4.4.3 輸入速度不得超過500轉/分;
4.4.4 泥漿泵運轉時不應有撞擊聲;
4.4.5 缸套與活塞要始終保持密封,松緊適度,不得漏漿,否則及時擰緊活塞鎖母或更換新活塞;
4.4.6 變速時必須使皮帶輪處于空轉位置,切勿在運轉中變速,或運轉中抬起離合器長時間空轉;
警示:必須保證在空檔上開機,變換流量時,須先操縱離合器,使動力脫開,然后掛檔,否則容易損壞齒輪,或機件,切勿抬起離合器使泵長時間空轉,會使輸入軸承受離合器彈簧力,影響設備使用壽命?。?!
4.4.7 注意勿將油或泥漿落至摩擦離合器盤上,在結合時摩擦片與壓盤之間不應有滑動,脫開時不 得有摩擦的情況,以保持離合器的正常工作狀況;
4.4.8 注意吸水管安裝位置和結合的嚴密性,防止形成空氣囊和吸進空氣,否則降低泵的容積效率,使泵在高壓注漿時壓力忽高忽低,引發轉動機構的瞬間沖擊,造成異聲;
4.4.9 濾水器要沉浸在儲水池液面下0.2米,距水池底面和四壁0.3米。最好將其放在篩網內, 而將篩網懸吊在儲水池里。防止砂泥和雜物進入泵內;
4.4.10 注意儲水池內液面位置升降情況,液面太低要即時補充沖洗液;
警示:設備運行時必須接通水源,嚴禁泵頭、活塞的干磨而影響使用壽命,并注意設備的日常保養?。?!
4.4.11 經常保持泥漿泵的清潔,防止漿液落到泵體、離合器及其它運動部件上;
4.4.12 注意傳動皮帶的張緊情況并即時調整。
4.5 停泵
4.5.1 首先卸除漿管壓力,然后打開清洗閥門,使泵吸入清水,將泵頭及進排水閥、空氣室等內部的余漿徹底清洗開凈,直至注出清水為至,然后再停泵;
4.5.2 停泵后,要對缸頂套、閥座、及泵頭進行徹底的清洗,并漿泵內積水排凈,方法為:拆除缸蓋、閥蓋、取出六顆鋼球,拔出缸頂套,并用清水將泵頭清洗干凈,待泵內積水流凈后按相反順序重新裝好。
警示:在寒冷季節較長時間停泵時,需用清水將泵頭及管路清洗干凈,然后將泵頭、軟管中及其它管路中的水放盡,以免凍裂殼體,泵頭結冰,開機后會直接損壞泵體?。?!
4.5.3 長期停泵時必須將泵中的水和油全部放出,清理各部件上的泥砂,并將曲軸軸頸、齒輪、十字頭、十字頭滑套、十字頭銷軸、拉桿、缸套、缸頂套、缸蓋、閥蓋、鋼球等部件涂上潤滑脂。
5 泵的拆卸與裝配
泥漿泵可整體拆卸或局部分解。拆卸或安裝應按下列順序進行。
5.1 泥漿泵的分解
5.1.1 拆除漿泵上的進水管和排水管;
5.1.2 取下皮帶輪上的三角帶;
5.1.3 將離合器與泵體之間的螺拴、螺母松開,取下離合器;
5.1.4 將空氣室與泵頭之間的螺母松開,取下空氣室;
5.1.5 將拉桿與十字頭松開,取下定位套上油杯,松開泵頭、泵體及機架間的螺栓,將泵頭和泵體從機架上卸下;
5.1.6 松開地腳螺栓,將機架卸下;
5.2 泥漿泵的全部拆卸
5.2.1 按5.1的1、2、3、4項將泥將泵分解;
5.2.2 拆除各缸的缸蓋、閥蓋,取出缸頂套及鋼球,用專用工具將進、排水閥座拉出;
5.2.3 依次用套筒扳將拉桿上的冠形螺母及活塞座螺母卸下,取出彈簧墊圈及活塞壓墊;
5.2.4 用拆活塞工具將活塞座拉出,并從活塞座上取下活塞,用扳手將拉桿從十字頭上卸下;
5.2.5 用拆缸套工具將缸套從泵頭內拉出來;
5.2.6 取出定位套、防塵圈座的油杯,及與泵頭間的定位螺釘,將防塵圈座從泵頭內取出;
警示:安裝刮泥圈、防塵圈油封時唇口必須向外?。?!
5.2.7 將泵體上的側蓋板、軸承壓蓋及連桿蓋拆開,從泵體內拉出曲軸,并卸下曲軸大齒輪;
5.2.8 將連桿和十字頭從泵體內取出,拆出十字頭滑套;
5.2.9 取出泵體上蓋板的定位錐銷,松開其連接螺釘,將整個變速機構卸掉,依次拆下撥叉、齒條、扇齒輪、扳桿、定位銷、銷軸、變速手柄等零件;
5.2.10 拆下聯軸器、軸承蓋和離合手柄外殼,取出長頂桿,將中間軸上的擋圈及齒輪向小齒輪靠攏,從泵體中取出中間軸,再將輸入軸和變速軸取出。最后將三根軸上的齒輪和二聯齒輪卸下來;
5.2.11 將泵體與機架間螺栓、螺母松開,將泵體從機架上卸下來;
5.2.12 最后拆卸定位套和防塵圈座內零件,拆卸連桿及十字頭、離合器等部件。
5.3 局部拆卸
5.3.1 進、排水閥:打開閥蓋和缸蓋,取出球閥,利用拆閥座工具將閥座取出(見附圖2 )。 若取不出,就將進水閥下面的螺塞取下,再用鋼棒由下向上敲打閥座;
5.3.2 缸套與活塞:打開缸蓋,取出缸頂套和進水球閥,用套筒扳手將冠形螺母卸下,取出彈簧墊圈,用套筒扳手再將扁螺母卸下,取出活塞壓墊,用拆活塞座工具將活塞和活塞座一起拉出,扳動離合器,將拉桿退至后死點位置,利用缸套拆卸工具將缸套取出;
5.3.3 防塵密封圈:接上述順序拆出缸套與活塞座后,取出定位套和防塵圈座上的油杯,將拉桿與 十字頭松開并取出拉桿,卸下前、后壓蓋,即可更換防塵密封圈;
5.3.4 連桿與十字頭:打開泵體側蓋板,拆下連桿蓋及連桿螺釘、螺母、并從十字頭上擰下拉桿,
然后扳動離合器使曲軸轉動到適當位置,將連桿與十字頭拉出進行分解;
5.3.5 離合器:打開防護罩,卸下杠桿、推盤、彈簧和彈簧座,取下壓盤,然后將摩擦片總成取下 更換。若要進一步分解,則擰開圓螺母,取出短頂桿和齒盤,松開螺栓,卸下軸承壓蓋,最后將帶軸聯軸器和軸承敲出來;
5.3.6 濾水器:松開過濾罩的螺栓、螺母,拆下閥座及上、下壓板,即可更換活閥。
5.4 泥漿泵的裝配
泵的裝配按照拆卸工作相反的程序進行,本書著重介紹活塞的裝配方法及裝配時應注意的事項:
活塞的裝配方法:首先用手將活塞座裝到拉桿上或將活塞座擰到拆卸專用工具上,然后轉動著將活塞座推推到拉桿的對方位置,手感確認拉桿對方對正活塞座的凹槽處,將活塞裝到活塞座上,裝入活塞壓墊、鎖母、彈簧墊圈和冠形螺母。
裝配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5.4.1 曲軸軸承壓蓋必須對號入座,不能互換,螺栓、螺母要扭緊。(扭緊力矩120~140Nm);
5.4.2 連桿螺釘、螺母要擰緊(扭緊力矩80~100 Nm),并用止動墊圈固定好,連桿瓦與曲軸連桿軸 頸間隙應為0.10~0.15mm,且不允許有卡死現象;
5.4.3 泵體上所有滾動軸承間隙要調好,不能過松或過緊,曲軸和變速軸軸承的徑向游隙為0.035~ 0.06mm,輸入軸和中間軸承的軸向游隙為0.05~0.lmm;
5.4.4 拉桿與十字頭的安裝應牢固,在調整活塞上的螺母時要用扳手夾住拉桿六方,防止拉桿與十字頭連接處回松;
5.4.5 活塞應緊密的貼合在缸套壁上,但不能過緊(調整活塞座上的螺母),以不泄漏為原則;
警示:拉桿對方應裝到活塞座的凹槽內,否則開機后活塞桿會撞到缸蓋,使設備損壞,調整活塞上的螺母時要用扳手夾住拉桿六方,防止拉桿與十字頭連接處回松,活塞鎖母擰緊力度要適當,過緊會增大泵的負荷,使泵運轉困難,活塞使用壽命短,過松易泥漿?。?!
5.4.6 離合器彈簧高度要注意調到54毫米位置,在離合器結合時不能有打滑現象,在脫開時摩擦片與皮帶輪不能發生摩擦,而且皮帶輪要空轉靈活;
5.4.7 所有螺栓螺母均應擰緊。
6 泵的潤滑
及時和正確地潤滑可保證泥漿泵的正常工作,延長使用壽命,使運動部件的磨損減至最小,為 此應采用規定牌號的潤滑油,并防止機械雜質進入油中。曲軸軸頸、連桿軸瓦、十字頭、十字頭滑道、所有齒輪和軸承以及拉桿等泵內運動部件必須保持良好的潤滑。
警示:定期檢查泵體的潤滑情況,每隔6個月按時更換一次全新、足量、牌號相符的潤滑油?。?!
拉桿和離合器內軸承的潤滑采用3號鈣基潤滑脂ZG-3(GB491-65),滴點>85℃,針入度220-250 (25℃時)。離合手柄外殼內采用3號鈉基潤滑脂ZN-3(GB492-65),滴點140℃,針入度220-250(25℃時)。其它軸承和齒輪、連桿瓦、十字頭等運動部件是靠泵體內L- AN全損耗系統用油(GB/T443-1989)飛濺潤滑,冬季用32號,運動粘度28.8~35.2,閃點>150℃,夏季用46號,運動粘度41.4~50.6,閃點>160℃。
7 泵在運轉中的檢修,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要保證泵的正常運轉,必須定期地按時檢查泵的運行情況,并將發現的缺陷及時加以消除。
現將泵的檢修部位及期限按(表2)所示,供使用時參考。
(表2)
序號 |
檢修部位 |
檢修周期 |
1 |
各部件之間的連接;機架在基礎上的固定;皮帶的松緊;泵體內潤滑油的油位。 |
每班進行一次。 |
2 |
進排水軟管的緊固及濾水器是否堵塞 |
每班進行一次。 |
3 |
活塞、連桿蓋、拉桿與十字頭的緊固 |
每周至少進行一次。 |
4 |
進排水閥、拉桿的防塵密封圈及缸套活塞 |
按情況進行檢查。 |
5 |
連桿瓦、齒輪、軸承、離合器 |
每兩月進行一次。 |
6 |
定期進行拆卸清洗及檢查各零部件。 |
每半年進行一次。 |
故障現象、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見表3)
(表3)
序號 |
故障現象 |
發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
1 |
排量不足或不能排送沖洗液 |
濾水器露出液面 |
使濾水器浸入液面,深度0.2-0.3米 |
|
濾水器堵塞 |
清洗濾水器 |
|||
吸水管堵塞或密封不嚴,吸入空氣 |
拆開吸水管道清理,檢查密封接口,消除空氣 |
|||
進排水閥座損壞或鋼球卡住 |
因鋼球或閥座磨損卡住則更換之,因泥砂堵塞則進行清洗 |
|||
活塞及缸套拉傷、磨損,密封不好 |
擰緊螺母或更換磨損的零件 |
|||
吸水高度超過允許值 |
降低吸水高度至2.5米以內 |
|||
吸水管道太長或直徑太小 |
減少長度至5米以內,增大管徑至3寸 |
|||
排水閘門關閉或排漿管堵塞 |
打開閥門,檢查漿管并排除堵塞 |
|||
皮帶打滑 |
將皮帶張緊 |
|||
離合器 打滑 |
磨擦盤表面有油污 |
拆下用煤油清洗 |
||
離合器彈簧松弛或折斷 |
調整離合器彈簧壓縮量或更換新彈簧 |
|||
磨擦盤磨損超過允許值 |
更換新摩擦片 |
|||
2 |
泵運轉 困難 |
活塞與缸套過盈量太大,密封過緊 |
放松活塞鎖母,減小活塞與缸套過盈量 |
|
連桿軸瓦抱得過緊 |
調整軸瓦與曲軸頸的間隙 |
|||
活塞、拉桿、十字頭、連桿變形卡死 |
檢查并消除之。 |
|||
泵頭或輸漿管堵塞 |
清理泵頭,輸通管路。 |
|||
曲軸箱內潤滑油太少 |
添加潤滑油 |
|||
3 |
運轉時有響聲 |
泵體內連桿軸瓦松弛或間隙過大 |
將軸瓦上緊或更換新的 |
|
拉桿與十字頭連接處松弛 |
檢查并上緊 |
|||
軸承、齒輪或其它零件損壞 |
調整軸承間隙,檢查并更換損壞零件 |
|||
高壓憋泵,漿管吸入空氣 |
疏通漿管,降低壓力,消除吸漿管空氣 |
|||
4 |
壓力表 不工作 |
空氣室進氣口堵塞 |
清理空氣室 |
|
壓力表損壞 |
維修或更換同型號壓力表。 |
|||
5 |
壓力表 跳動過大 |
某缸的缸套、活塞磨損或不工作 |
檢查并更換新零件 |
|
某缸的閥座或球閥磨損,漏氣 |
檢查并更換新零件 |
|||
進漿管吸入空氣 |
檢查管路密封性,打開缸蓋灌水排氣 |
|||
6 |
排送沖洗液中有大量空氣 |
活塞磨損過大 |
更換活塞 |
|
濾水器堵塞 |
取出并清洗干凈 |
|||
7 |
離合器 分離不清 |
離合器偏心軸磨損或長短頂桿磨損 |
檢查并更換 |
|
離合器分離杠桿磨損 |
更換或重新調整離合器分離杠桿 |
|||
8 |
溫升過高或局部熱 |
活塞桿變形,活塞座與缸筒摩擦 |
更換活塞桿 |
|
各箱內潤滑油裝得過滿或缺油。 |
檢查潤滑油量,使其在規定高度。 |
|||
9 |
操縱手柄 跑檔 |
齒條、扇形齒、銷軸磨損 |
檢查磨損部件并更換 |
|
手柄沒有推到位 |
注意將手柄推入工作位置 |
8 滾動軸承、鋼球、密封件規格尺寸及裝配位置
8.1 滾動軸承規格表:(參照附圖3、4及表4)
(表4)
序號 |
代號 |
名稱及規格 |
數量/臺 |
裝配部位 |
1 |
GB/T292-1994 |
角接觸軸承7304AC |
1 |
離合器推盤 |
2 |
GB/T292-1994 |
角接觸軸承7309AC |
1 |
皮帶輪 |
3 |
GB/T276-1994 |
深溝球軸承6209 |
1 |
|
4 |
GB/T297-1994 |
單列圓錐滾子軸承32209 |
1 |
離合器手柄外殼 |
5 |
GB/T297-1994 |
單列圓錐滾子軸承32211 |
1 |
輸入軸 |
6 |
GB/T297-1994 |
單列圓錐滾子軸承30309 |
2 |
中間軸、輸入軸 |
7 |
GB/T276-1994 |
圓柱孔調心球軸承2309 |
2 |
變速軸 |
8 |
GB/T288-1994 |
調心滾子軸承22313 |
2 |
曲軸 |
8.2 密封件規格表:(參照附圖1、3、4、5及表5)
(表5)單位:mm
序號 |
名稱及規格 |
數量/臺 |
裝配部位 |
1 |
油封14×30×10(內徑×外徑×厚度) |
1 |
軸入軸 |
2 |
油封70×90×12(內徑×外徑×厚度) |
1 |
軸入軸蓋 |
3 |
油封45×65×12(內徑×外徑×厚度) |
1 |
離合器手柄外殼 |
4 |
油封55×80×12(內徑×外徑×厚度) |
2 |
離合器 |
5 |
油封32×44.5×7(內徑×外徑×厚度) |
6 |
拉桿 |
6 |
刮泥圈32×44.5×7(內徑×外徑×厚度) |
3 |
|
7 |
O型密封圈95×3.1(外徑×線徑) |
6 |
泵頭/缸蓋、缸套 |
8 |
O型密封圈75×3.1(外徑×線徑) |
3 |
泵頭/閥蓋 |
9 |
O型密封圈20×2.0(外徑×線徑) |
6 |
泵頭/拉桿 |
10 |
O型密封圈60×3.1(外徑×線徑) |
2 |
泵頭/出水管,空氣室,排水閥 |
11 |
O型密封圈80×3.1(外徑×線徑) |
|
泵頭/進水管,進水管端蓋 |
8.3 鋼球規格表(參照附圖1及表6)
(表6)單位:mm
序號 |
代號 |
名稱及規格 |
數量/臺 |
裝配部位 |
1 |
GB/T308-2002 |
Φ39.688 |
6 |
泵頭/閥座 |
BW250型注漿泵【三缸15立方注漿】技術參數
項目 |
參數 |
單位 |
最大流量 |
15 |
M3 |
最大壓力 |
8 |
MPa |
驅動功率 |
15 |
kw |
吸漿管直徑 |
75 |
mm |
出漿管直徑 |
50 |
mm |
外形尺寸 |
1100*995*650 |
mm |
重 量 |
760 |
kg |